2025-11-02 18:48:50 点击量:
春节前最后一次家访祝愿新春有余庆万家喜团圆!春节前最后一次家访祝愿新春有余庆万家喜团圆!春节前最后一次家访祝愿新春有余庆万家喜团圆!春节前最后一次家访祝愿新春有余庆万家喜团圆!春节前最后一次家访祝愿新春有余庆万家喜团圆!春节前最后一次家访祝愿新春有余庆万家喜团圆!春节前最后一次家访祝愿新春有余庆万家喜团圆!春节前最后一次家访祝愿新春有余庆万家喜团圆!春节前最后一次家访祝愿新春有余庆万家喜团圆!春节前最后一次家访祝愿新春有余庆万家喜团圆!春节前最后一次家访祝愿新春有余庆万家喜团圆!春节前最后一次家访祝愿新春有余庆万家喜团圆!春节前最后一次家访祝愿新春有余庆万家喜团圆!春节前最后一次家访祝愿新春有余庆万家喜团圆!春节前最后一次家访祝愿新春有余庆万家喜团圆!春节前最后一次家访祝愿新春有余庆万家喜团圆!春节前最后一次家访祝愿新春有余庆万家喜团圆!春节前最后一次家访祝愿新春有余庆万家喜团圆!春节前最后一次家访祝愿新春有余庆万家喜团圆!郑薇薇,28岁,南昌铁路公安局厦门铁路公安处乘警支队民警;儿子林钺然,3岁;奶奶郭亚桂,83岁;父亲林溪树,58岁,就职于龙海市教育局;母亲胡贵英,就职于龙海市平安保险公司;岳父郑建国,50岁,个体户;岳母赵木叶,49岁,个体户。 ●新年新愿:希望一家人身体健康,幸福长寿。列车和车站都能平安、稳定地运行,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,完成儿子林钺然的心愿——坐火车去北京看。 走进林欣的家里,他父亲正和亲家喝着茶聊天,两位亲家母在厨房里忙碌着,里面不时飘出一阵阵幸福的香气;书房里,83岁的奶奶满脸笑容地坐在一旁,看着刚满3岁的孙子林钺然“过家家”。 身穿警服的郑薇薇走过来,林钺然放下玩具,一下子扑到了妈妈的怀里。林欣匆匆从外面回来,跟家人打了个招呼,拿了件东西,又匆匆去了派出所。他家距派出所步行只要15分钟,他却没法在家吃午饭——春运期间,正是派出所最为忙碌的时间,别人回家过春节、休息,林欣和妻子郑薇薇却迎来一年中工作最为繁忙的时段。 其实,这四世同堂的一家人,都在为厦门铁路和车站的安全默默奉献,过去的一年里,他们也少有时间能在一起吃顿团圆饭。整年下来,凡是节假日和国家大型活动期间,都是他们夫妻最忙碌的时间。包括照顾孩子在内的家务事,只能由双方父母承担。林欣和妻子郑薇薇工作的地点都在火车站,在厦门会晤期间,两人却难得见面。 林欣家的书房里,摆放着各种荣誉证书。去年,林欣因为一年内抓获40名逃犯,荣获个人三等功;郑薇薇也被评为“安保之星”,她还负责乘警支队的宣传工作,一年内在中央和地方媒体上发表200多篇报道,其中5条视频报道还被中央电视台采用。 今年1月份,铁路公安系统的春运安保部署已开始,林欣和郑薇薇又投入到新一轮的工作中。采访中,郑薇薇的声音一直都有些沙哑,因为在嘈杂的绿皮车车厢里,即使用扩音器也不太管用,必须声嘶力竭地大喊,这种工作状态一直要持续到春运结束。 对于2018年,林欣和郑薇薇都希望一家人身体健康,幸福和睦。看着一旁“摆火车”的儿子,郑薇薇的眼角有些湿润,她说,虽然她是“铁警”,但儿子长这么大,还没跟她一起坐过火车,去年她曾带儿子去了火车站,儿子看到发往北京的列车,说要去看广场——她把儿子的心愿记下,说,今年一定要在公休时帮儿子达成心愿。(文/记者 程午鹏 通讯员 李治周 图/记者 林铭鸿) ●出镜家庭:陈裕秀,74岁;丈夫赵启安,77岁;儿子赵万棠,41岁;儿媳妇洪瑛,38岁;孙子赵世城,3岁。 ●新年新愿:走遍更多的地方。儿子儿媳工作顺利,成绩更上一层楼。小孙子能茁壮成长。 “叔叔,我请你吃蛋糕!”刚走进陈裕秀家的两层小洋楼,她3岁的小孙子赵世城就递上一碟千层蛋糕,“这是印度尼西亚特有的糕点,要用当地的食材才能制作,这些都是前几天回国的朋友送给我们吃的。”陈裕秀介绍完,也拿起了一块品尝起来,若有所思,仿佛回到了她还在印尼的岁月。 陈裕秀和爱人赵启安都是出生在印尼的华侨。归国后,均在厦门大学任职。“还没退休前工作忙,没有机会到处走走,现在退休了,最大的心愿,就是去那些年轻时想去但没时间去的地方看看。”退休后,一些私立学校曾想返聘陈裕秀,但都被她婉拒。利用退休后的时间,她和爱人把东南亚、北美洲、北欧、大洋洲等地的许多国家都走了个遍,可谓走遍了大半个地球。 “因为我是厦门印尼归侨联谊会下属的万隆归侨校友会的副会长,同时也是厦门大学侨联的名誉主席,所以平时在厦门期间,最重要的事,就是配合协会举办各种归国华侨联谊活动。”去年许多远在印尼的侨胞,都纷纷回到厦门,感受这个城市的变化。而许多接待、联谊的任务,自然而然地落到了陈裕秀的身上。“例如去年11月份,一个月就有4场接待活动,平均一周一场。”虽然这些活动组织起来相对繁琐,但每每跟那些老朋友相见,其中甚至还有半个多世纪没见面的老同学,陈裕秀心里都格外的激动。 “自从三年前孙子出生,我就化身为他的全职保姆了。”说到孙子,陈裕秀笑呵呵地指着客厅墙角成堆的玩具——这个位置原来是用来摆放茶具的茶几,“其实你们来之前,沙发上也是摆满了玩具。”陈裕秀为了照顾这个小家伙,一年会少出去玩好几趟,虽然照顾孙子会占用她许多时间,但陪伴他一天天地长大、懂事,她都觉得这份“幸福的负担”是值得的。 平时没事,爷爷会带着孙子坐公交车去兜风,孙子也通过乘坐公交车,了解到了厦门的许多地名。除此之外,身为英语老师的陈裕秀,也时刻为孙子提供一个集中文、闽南语、英语三种语言于一体的语言环境,让孙子从小耳濡目染,打好语言基础,特别是闽南乡音的学习。 “去年对于我们家最重要的一件事情,就是孙子上幼儿园了。”陈裕秀说,去年9月1日,当她把孙子送到幼儿园门口,将孙子的小手交给了幼儿园老师,孙子瞬间大哭,自己也心中一颤,万分的不舍。但她慢慢发现,孙子在幼儿园,学到了很多新知识。亲历着孙子的成长,她和家人们,也非常欣慰。 “当时儿子看厦门日报微博,知道厦门地铁在2017年的最后一天正式开通,我们全家总动员,在元旦假期第一时间一起去体验了一把。”陈裕秀说,当时地铁经过跨海大桥那一段路程时,孙子一直在说,厦门地铁好厉害! “本月14日,我们全家准备前往新加坡,乘坐邮轮环游新马泰。”去年过年,陈裕秀和家人们前往澳大利亚,与定居在那的亲戚朋友共同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;而今年过年,儿子又请了年假,准备带着家人再次出国,度过一个不一样的新年。“新的一年,希望能和老伴,走遍更多的国家和地区,过着我们喜爱的潇洒人生。”陈裕秀看着老伴,向往着新的一年的美好生活。(文/记者 薛尧 图/记者 林铭鸿) ●出镜家庭:杨延雯,闽北职业技术学院幼教专业学生,22岁;姐姐杨延婷,28岁;父亲杨春林,50岁;母亲方美香,51岁;爷爷杨松柏,87岁;侄女苏玥颀,3岁;侄子苏煜扬,3个月。 ●新年新愿:长辈们健康长寿,年轻人事业有成,孩子们快乐成长,四世同堂家庭和美。另外,也希望自己在新的一年中,顺利考取教师资格证,找到一份好工作。 “你先坐!家里东西有点多,还没来得及收拾呢。”刚把记者迎进家门,杨延雯就七手八脚地忙了起来:拾起沙发上刚晾晒完的小衣服,拿走茶几上的小羊玩偶……地上,大红色的小牛座椅格外显眼,远处,还有“藏”在角落里的婴儿车。从物品陈设上不难看出,近段时间来,一家人的生活都是围绕孩子而进行的。 东西虽多,却不妨碍温馨的气息扑面而来——晌午过后,刚睡醒的杨延婷抱着3个月大的儿子苏煜扬走出房间。看见妈妈熟稔地给弟弟穿袜子,女儿苏玥颀也像个小“跟屁虫”一样来到客厅,耸着肩,偷偷摸了摸弟弟的小脚丫。“小坏蛋,不要来捣乱!”听见妈妈的喊声,小姑娘嬉笑着回头,朝记者眨了眨眼。 过去一年里,古灵精怪的苏玥颀成长不少,也给家里带来了欢乐。“刚上幼儿园的头一个月,她几乎每天都是一路哭过去的。”杨延婷回忆道,反观现在,女儿不仅不排斥幼儿园,还会催着外公杨春林早点把她送过去。 对于整个家庭来说,2017年还有一大喜事——弟弟苏煜扬的诞生,让家庭的第四代人,凑成了一个“好”字。 小家伙齐聚,自然少不了“孩子头”——杨延雯。谈及孩子,今年幼教专业大四的她喜爱之情溢于言表。杨延雯告诉记者,前几年,学校每年都会布置一个为期一周的“小实习”,那时候,带教老师们总是将精力全部集中在孩子身上,而忽略了实习生们。春节后,杨延雯即将在同安的一家幼儿园进行半年“大实习”。这一次,她打算主动“出击”,争取突破——积极观察、接触孩子,主动向老师们讨教。 下午4点多,快要拍全家福时,四世同堂的“掌门人”杨松柏精神矍铄地从邻居家回来了。 杨延雯说,爷爷虽然已是满头白发,身子骨却很硬朗,时常骑着自行车在村里头溜达。牵牵苏煜扬的小手,摸摸苏玥颀的脑袋,老人对于孩子的喜爱也总是挂在脸上。一有空,他就会一手推着弟弟,一手拉着妹妹,在附近一圈又一圈地散步。而这样四世同堂、老少皆乐的场景,也让村民邻居好生羡慕。(文/记者 罗子泓 图/记者 何炳进) ●出镜家庭:林艺婷,29岁,华祥苑首席茶艺师;同事徐萍,28岁;同事杨芬,31岁;同事张巧娜,28岁;同事胡凌云,24岁;同事黄佳,22岁。 ●新年新愿:希望在2018年能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,能够收获一份属于自己的幸福;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深入学习世界各地的茶文化。 下午三点,记者走进华祥苑儒士茶文化交流中心,林艺婷亲切地打着招呼,递上鞋套后领着记者开始参观。在来之前,她说,自己更多的时间都在这里而非租住的屋子里,这里更像是她的家。 馆内陈设着一副副精美的茶具,墙上挂着林艺婷所带领的团队在厦门会晤期间所获得的荣誉,还有会晤期间的纪念照。其中,一张林艺婷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合照更是引人注目,这位茶艺师将闽南的茶香传递,始终如一地爱着自己的工作。 “2017年一整年都在培训和实践。我们组建了茶道服务团队,经过茶艺、礼仪、语言等多种培训,反复多次进行冲泡实践,积累经验,冲泡出闽南茶最好的口感。”说起忙碌的那段日子,林艺婷说,是一种荣誉感让她和同事们始终坚持着,“说是同事,其实更像是家人,我就是她们的‘大姐姐’。离开家一个人在厦门奋斗,疲惫的日子里还好有她们在身边加油打气。” 茶艺师是林艺婷毕业以来的第一份工作,她一坚持,便是十年。烂熟于心的茶道知识、丰富的冲泡经验以及专业的表演能力,能够让她将茶艺与茶具合二为一,茶具不仅是泡茶的工具,更是她茶艺路上的伙伴。放入茶叶后,将开水沿茶壁倒下至八分满,把冲泡后的茶倒进茶海里,再斟满记者面前的茶杯——过程一气呵成,优雅熟练。“当时接待外宾时,也为他们表演过冲泡的过程,他们都表示中国茶文化的韵味让人难以忘怀。”林艺婷想起那段与同事共同奋斗的日子,仍然感到十分自豪。 说到墙上那张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的“合照”,林艺婷不好意思地笑道,自己也有点私心地圆了梦。“总共为普京总统奉了三次茶,对上了两次话。”林艺婷激动地告诉记者,“从没想过有一天因为自己的工作能够与普京合影,因为这张照片,还成了老家的小红人。” 林艺婷称自己为“工作狂魔”,日均工作时间在12小时以上。2017年有忙碌也有收获,其中也饱含着她对家人的愧疚。“从厦门到老家东山的车程不到两个小时,我一整年回去的次数却不到五次。”对于父母的嘘寒问暖,林艺婷有时却顾不上回复一句,“陪伴他们的时间太少,虽然嘴上说着理解,但我知道他们很想我回家。”林艺婷表示,在接下来的一年,自己会更多地抽出时间回家看望父母,也给他们泡泡茶。 即使工作到夜幕降临,林艺婷仍然喜欢在结束工作后约上同事一起夜跑健身,她告诉记者,这不仅是对自己的一种要求,也能提升自己的内在素质。因为工作时间长,大家身边也只有彼此,林艺婷开玩笑地说,大家都是“黄金单身”。“工作和生活融为了一体,所接触的朋友圈也就比较小,有缘分的话,也希望可以收获一份属于自己的幸福。” 采访结束时,林艺婷再次为记者斟满茶杯,冲泡过几次的茶叶依然带着阵阵茶香。“有机会的话,我想深入学习世界各地的茶文化,吸收不同的养分,让自己更专业一点,成为越来越优秀的茶艺师。”(文/记者 林施赟 图/记者 林铭鸿)

